走出去,拥抱多元化!

地大物博,往往就代表着缺乏与外界的交流。如果我们接触一些欧洲人和东南亚人的话,我们经常会惊讶于,他们竟然会这么多种语言,而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理所应当的,因为像泰国,瑞典这样的小国家,本身就意味着很多东西不能自给自足,很多人去泰国玩的话,就会发现他们也在播万年神剧西游记,我们打开瑞典的电视的话,也经常会发现,原来这个国家经常直接购买美国的电视节目直接播放,而这个国家的人因为英语教育和语言环境的双重原因,几乎全民可以无障碍直接看美剧,由此也可以想见我们的英语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在这样的国家,会点什么英语是正常的,除此之外,还要再多学点其他的语言,因为这是活在本地的必要配套设施。但是在国内,会两种语言就够了,一个是当地方言,另一个是带当地口音的普通话。语言上的差距本身就决定了,我们决定走出去的时候,沟通的成本和学习的成本会非常高!
语言和文化,在中华文化当中,一直是一个一体化的东西,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的并不是特别好,虽然我们都知道有56个民族,有23个省份,但是中央文化的统一使得我们紧紧成为一个整体,这个整体性有非常大的好处,就是有无数的资源和人力可以调动,但是与此同时,也产生出一个极强的中心化,排他的文化,再加上一直在推行同一种语言,使得我们对于外来的文化接触的很少。
但是这个世界,已经不是这样的面目,当我们面对曼谷机场花花绿绿的航空公司的标牌的时候,我们会惊讶于原来这个世界有这么多航空公司!当我们纽约帝国大厦楼顶,看到全球所有的肤色,听到各种各样口音的英语的时候,我们知道,全球化不仅仅是建几个新机场,看几个美剧这么简单的事情,这必须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才有的奇妙感受。
文化的融合往往意味着几代人的付出,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是30多岁出国的话,有可能永远都会存在文化上的障碍和隔阂;如果我们是大学毕业出国的话,有可能是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才能正常的交流;如果我们是大学出国的话,也许是10年才能正常的交流;如果是我们高中就出国的话,有可能我们所有的朋友都是华人的朋友;如果我们小学就出国的话,那么我们才是真的当地的小孩一模一样。这就是语言和文化的倔强,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。
再回到阿联酋的首都迪拜,如果广州人把孩子送入这里的国际学校的话,就会发现,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,这个孩子本身是广州人,会粤语;作为中国人,会普通话;国际学校,采用英语授课,会英语;要求学第二语言,有可能会西班牙语或者法语;再加上生活在迪拜,还会学一些阿拉伯语这就是五种语言!不要单纯的说,做翻译的先天优势,但是在这些国家之间穿行,寻找不同国家之间穿针引线的机会,其实就已经保证这一辈子衣食无忧了。这件事情,不单纯是一个有钱的问题,而且还涉及到一个,让自己的钱怎样花才更有意义的问题!从这件事情上,反过来再来看国内的富二代,我们只能说:嘻嘻。
聊语言和文化,实在是太大了,但是多元化本身,会给我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,更宽广的心灵,更包容的心态,更多真切的机会,以及更敏锐的观察力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很多东西已经很难以判断,因此如果想获得真实的感受,只有自己走出去看一看。当我们开车畅游欧洲的时候,会发现,国与国可以连接的如此无缝;当我们在英国坐火车的时候,会发现信任竟然会如此节省成本,其实检票是完全不需要人的;当我们进入教会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信仰的一致,会让人从心底之中愿意伸出援手!
无老师建议大家走出去,拥抱多元化,开拓自己心底里的自留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