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不动了啊!孩子不能失学啊!深圳国际学校家长,拉横幅要求选更简单的课!

深圳顶级国际学校的家长,竟然开始拉横幅了!

前几天一个视频刷爆了国际教育圈,就是在深圳一个顶级国际学校里面的一群家长,竟然公开的拉横幅,要求自己的孩子获得自由选课权

公立学校的家长对于“选课权”,也比较茫然,原来国际学校还能选课的!

实际上吧,国际学校不仅能够选课,而且可选的课,还分为简单的课程,和高阶的课程,也就是有学习难度的课程。

而这些国际学校的家长拉横幅想要的,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选简单的课程,不要强制性安排难度更高的课程。

无老师对此的解读,就是:卷不动了!

海外国际学校的申请与中国的整个高考体系不一样,中国的整个公立教育体系,简而言之就是一考定终身!在中国,一个学生在整个高中期间,每一次作业完成的情况怎么样?我们中国的大学不关心。在整个的高中期间,每一次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,我们的大学还是不关心。中国大学的核心录取标准只有一个,就是高考那唯一的一次考试,这个孩子如果考得好,我们就录取他,如果分数不够分数线,这个孩子我们就不能录取,就这么简单。

但是在国外大学的申请却不是这样的,国际学校主打的是一个过程性评价!什么叫做过程性评价呢?简单来说,就是学生在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,第一重要的核心数据,就是在高中期间,每一次考试的分数,不仅仅要提交高三最后的毕业成绩,而且还要提交高一高二的,平时成绩。而且这些平时的成绩,也不仅仅是根据期末最后一次考试得出的,还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,以及每一次的作业完成情况,进行综合评分。

学生在国际学校当中,每一次的考试成绩,都影响未来的申请结果。

到这儿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家长希望学生,能够选择难度不是那么高的课程了。

那么接下来一个问题就出现了,学校不应该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课程么?我可能太难的话,孩子们成绩不好,学校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啊。

实话实说,这个问题特别好!

如果我们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,其实完全可以将学生来进行分层。所谓的分层,就是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的入学分班考试。分班考试的核心目的,就是将学生来进行分层,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,来安排学生的课程难度。

正常情况下,按照这种标准分级之后,学生们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课程。但是各位家长不要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,就是现在的英联邦申请已经太卷了。就像无老师之前经常说的,现在已经有中介拿美国的NYU,来给牛津、剑桥进行保底了。

而与此同时,拉横幅的这所学校,又是整个大湾区的卷中之卷!入学比例只有10%,4000人考试,只录取400人。每一个录取的学子,全都可以说是整个家族的骄傲。

因此对于这样的学校来说,整所学校只有一个目标,那就是目标牛剑,不达目的,誓不罢休!

当以牛津、剑桥为核心目标这样的基调确立下来之后,那么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,就要围绕着如何让更多的学生,进入牛剑来进行展开。

国外大学申请的核心是什么?我们经常所说的4个字就是“以终为始”。“以终为始”的意思,就是国外的知名院校,比如说美国前30的大学,比如说英国的G5,真正录取的孩子,是什么样的画像?GPA是多少?选择哪些难度的课程?考了哪些标准化考试?标准化考试的分数是多少?做过哪些科研?发过哪些论文?参加过哪些竞赛?

然后再接下来再按照这些标准化考试、以及竞赛的时间点来倒退,把这些竞赛和课程,铺满整个学生的高中阶段的课程,就是我们的很多学校的课程的组织方式。而且实话实说,能按照这个流程来做的学校,其实是对于国外院校的申请,研究的很透彻的学校,才能做到这一点。很多学校,在研究透彻这一点上,其实都已经做不到,已经是不达标的。

当然国内仍然是有一些顶尖学校,把整个的升学流程研究的非常透彻,然后以终为始,“科学”的安排了整个高中阶段所有的课程,并且最终发现,真正申请到这些名校的学生,也都是按照这种爬藤之路,学出来和考出来的。那么整套逻辑,就没有任何问题。

在这个里面唯独遗忘的一点东西,就是我们的学生到底是否能跟上这样的课程难度!这才是整件事情的核心问题!

在几年之前,当只有这一所顶尖学校,在大湾区独步天下的时候,所有的学生全都任我筛选,那么我哪怕收400人,我也是能够招收到足够优秀的400个学生的。

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,本校在扩招,然后身边的贝赛思还开了好几所兄弟学校,这也就意味着把非常多的优秀学生,进行了分流。

我们再想招收到足够多的优秀学生,已经很难实现了。因为优秀的学生不一定选择我们了,有可能选择我们身边的贝赛思。但是我们每年的招生计划还在扩张,我们还在扩招,在这个时候怎么办?只能够降分录取,去招收一些相比于往届学生,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。

超低的高分率

这个时候,这些学生不足以去应付这些高难度课程的时候,第一届、第二届,家长不会说什么。只能说我们的孩子学习的不好,没有跟上学校的课程步伐。但是接下来,当真正能够过线的孩子,越来越少的时候,家长就会明白,是学校给了孩子难度过高的课程,使得孩子无法达到这个课程的要求。因此在这个时候,就出来拉横幅了。而且相信家长在此之前一定是经过沟通,才会拉横幅的,是不会直接拉横幅的。

没办法啊!孩子卷不动了啊!是有别人家孩子考到牛津剑桥了,但是我的孩子不能高中毕业,就因为高一成绩不好而失学啊!

无老师之前,就曾经说过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。就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,垄断了中国绝大多数的英美名校offer,真正留给其他城市的名校offer并不多。在这里,绝不是因为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孩子们,不够努力。而且恰恰相反,无老师走了全国这么多城市,访谈了中国这么多国际学校,结论是二线、三线城市的孩子学得更辛苦。但是申请结果,却远远赶不上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这几个城市。

无老师在此,就像给一个结论:一线城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国际学校的申请结果,之所以好,是因为这三个城市,有一群从小就开始鸡娃的妈,这些孩子们,都是千锤百炼,花费重金培养出来的。而这三个城市的学校,恰好是承接了这些优质的生源。所以才有如此优秀的申请结果!

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的家长,很多是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上纯英语幼儿园的,然后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也一直在补习英语,所以这些学生才能够很好的在高中阶段,去学习这些高难度的课程。

但是很多二、三线城市的孩子,以及一线城市那些从小没有被鸡的孩子,在高中阶段是很难跟得上国际教育的高难度课程的,因为英语能力远远达不到,上课根本都听不懂,这些课程根本就没有办法学。

在中国,很多的时候是优秀学生成就学校,而不是学校成就学生。

就像在北京,公立国际部被分为第一梯队,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。但是实话实说,就教育质量来说,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,并没有与第一梯队有明显的差距。北京第一、二、三梯队绝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,都是非常高的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无老师有一次回家乡一座省会城市,我的一位初中同学——市级优秀教师,现在已经做了小学副校长,在跟无老师咨询,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,就是门头沟新建了一所小学,在招收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师,他正在考虑要不要靠这个机会来北京。

无老师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,在北京,哪怕不是核心城区的小学,里面的教师,也全都来自于其他省会级别的优秀教师。那么作为北京的公立学校国际部,怎么可能教学质量不好?!因此,北京的各个公立学校国际部,教学质量都是非常优秀的。

但是为什么还分为了第一梯队,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呢?这里面的核心,就是因为孩子的质量不一样。申请的结果不一样,而被分成了不同的梯队。

还是那句话,在中国,很多的时候是优秀学生成就学校,而不是学校成就学生。

看懂的,请转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