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老师雷霆听力法(4)(新版)——为什么要同时做英译中

第四点,“理解语言的能力”(为什么要同时做英译中)

 

其实当我们到达“理解”这一步的时候,我们就会发现平时的语言交流,到最终是意思上的交流。也就是建立单词和发音之间的联系,其实是很浅层的,或者说这还不够,在真正我们沟通的时候,我们的大脑潜意识当中,其实还做了非常多的其他的事情,这里面就包括:语法的矫正,意思的矫正,前后文内容的串联。如上的这些,其实是当我们平时,在通过语言跟人交流的时候,我们的大脑在潜意识当中,是默默做着这些事情的。

 

举个简单的例子,其实很多人都听错了一段歌曲《鲁冰花》的歌词:
家乡的茶园开满花
妈妈的心肝在天涯
爷爷想起妈妈的话
闪闪的泪光鲁冰花

 

如果你看到这里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话,那么无老师可以告诉你,第三句正确的歌词应该是:夜夜想起妈妈的话

 

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,从发音上来说完全正确,但是当我们把前后的意思串起来的时候,就会发现意思上有问题,这首歌本身是在讨论母子之间的亲情,但是突然出现了爷爷,而且还闪闪的泪光,让人不禁觉得爷爷的出现特别的突兀,如果你没有很仔细的思考的话,你真的就认为这里是“爷爷”。

 

但是实际上,我们的大脑在真实听听力的时候,就应该起到一个纠正的作用,告诉我们这里正确的歌词应该是“夜夜”。

 

而在托福听力里,很多的情况和这个也是一样的,最简单的例子就是too、 two 和to。很显然这三个单词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,换句话说,也就是我们在发音本身上,其实无法分别出,在一句话当中,到底出现的是too、 two 和to,这三个单词当中的具体哪一个单词,如果想把这里分辨出来的话,就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通过语法和前后文的意思来进行校正。

 

但是因为很多的无花果,对于听写本身有误解,认为听写单纯的就是把听到的发音听到,然后写下来,这个时候就完全无法分辨出too、 two 和to到底哪一个单词适用于本句话。

 

而如果想解决这样的问题,就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无老师会强制每一位无花果,在听写的时候,必须听写一句,翻译一句,而且把翻译的中文要敲到word里面。无老师之所以强制性要求翻译,其实背后的目的,是强制性要求每一位听写的无花果,要用大脑去思考,去思考在这个环境下,前后文的语法是否要纠正,前后文的意思是否要纠正,以及本段的意思到底是什么,这是一个全盘性的理解。而不仅仅是听到,然后写下来,这么简单。请注意,很多的无花果,听写了很多之后,不提分,就是因为这个细节没做到,也就是单纯地听,而不思考,其实是万里长征一直在原地打转,是不会有进步的!

 

我们一定要明白特别重要的一点,就是语言这个东西并不是单词和语法的单纯垒砌。

 

我们在很久之前,当学习英语的时候,我们的家长,包括我们自己,甚至我们的很多老师,都认为学习英语,不是背单词,就是学语法。好像只有这个世界上,能把单词背好,才能把语法学好,我们的英语就很好了一样。但是实际上,能读懂这篇文章的每个人,中文的词汇量和中文的语法应该都是过关的。但是读本篇文章的读者之中,只有其中很少的人能写出像余华老师的《活着》,或者像余秋雨老师《霜冷长河》,这样直指人心底的文学作品,好吧,当提到文学的时候,我们确实有点说远了。

 

我们还回到语言这个东西,并不是单词和语法的单纯垒砌。托福考试这样一个语言考试本身,无老师再次强调,托福考试是一个语言考试,而不是一个语文考试。

 

看到这里,也许无花果们有点晕,无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。鲁迅有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,里面写道: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,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也是枣树。

 

如果一个语言考试来考这句话的话,他会问,鲁迅家的院子里到底有几棵枣树?是的,语言考试所考的就是最浅层的这句话,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?

 

相应的,如果是一个语文考试来考这句话的话,那么他会问“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,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也是枣树。”表达了鲁迅什么样的情感。这就是一个语文考试,他更专注的是挖掘这个作者深层次想表达的含义。

 

是的,托福考试就是一个语言考试,我们不应该把它上升到语文的高度。